课程

办学特色

“东西融通,新旧合治”的核心教育理念
“学科融贯,知行兼举”的课程体系
“多尺度、公共性”的学科发展方向
“学术历史悠久、理论实践并重、学科交叉融贯、国际交往密切”的办学特色

教学体系

研究生教育为主
博士与硕士研究生教育并举
多种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存
建筑学院课程体系平台支持
清华大学的综合性优势为依托

培养阶段

四个阶段:因材施教,多样培养
入门课程阶段
全面训练阶段
职业后提高阶段
综合研究阶段

课程板块

四大板块:学科融贯,知行兼举
景观规划设计Stuido
景观历史和理论
景观技术
自然科学应用

课程一览

本科生课程
风景园林学导论 | 1学分
课程简介:这是一门关于LANSCAPE ARCHITECTURE 的入门课,共四个部分:从古典园林到现代风景园林学;景观要素与景观体系;场地规划(SITE PLAN)的基本内容、原理与方法;现代风景园林学的发展趋势,并且包括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GIS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课堂考核和课程论文相结合:课堂考核包括课堂提问,学生分组案例分析两部分。
西方古典园林史 | 1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阐述西方古典园林史进程,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园林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等重要传统园林类型及其特点和发展演替规律的基础教程。
三年级景观设计课程 | 6学分
场地设计是对设计地段上的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的合理布局与规划,是景观规划设计学的基础训练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景观学系三个系列Studio中的第一个(场地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规划)。是每一个职业景观师、职业建筑师和职业规划师的必备技能。
通过交通组织、竖向和种植设计等训练,培养学生基本的景观意识,掌握基本的场地规划方法,领悟风景园林学科作为协调自然、文化与人的关系的实质内涵。
培养学生3个方面的能力:研究性规划设计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接受3项训练:交通组织、竖向设计和种植设计。
研究生课程
风景园林学史纲(亚洲部分)| 2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述以中国、日本、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其经典作品解析,对当前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通过对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古代园林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手法及思想内涵进行系统讲述,帮助同学们了解亚洲古代园林艺术的历史及具体实例,进一步提高园林文化修养,从而促进自身的科研和创作能力。
风景园林学史纲(欧美部分)| 2学分
课程简介:风景园林学史纲(欧美部分)是景观学系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与先期开设的风景园林学史纲(亚洲部分)构建了历史板块的基础构架。通过本课程的过程动态演示和双语教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历史方展的知识体系,并在理论分析与逻辑思辨能力上得到提高。
本课程通过游历或聚焦西方世界中的典型园林(gardens)、城市(cities)及风景(landscapes)来映射西方欧美景观园林历史(史前至公元1900之间)发展轨迹。课程试图寻找深刻理解案例场地与其设计形式之间的关联及其影响左右它们的经济和政治结构的途径。在研习过程中四个问题始终应作为研究每一个案例的出发点:第一,它与历史的关联;第二,它是如何定义自然的;第三,形式的阐释;第四,作者及时间。
风景园林植物 | 1学分
课程简介: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的主体,是景观和风景园林的骨架。风景园林植物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通过讲授风景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繁殖栽培、环境因素等,使无植物学相关知识的硕士研究生在了解植物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以北京地区为重点的部分草本风景园林植物与木本风景园林植物,并能独立完成风景园林植物的选择,为后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要求了解风景园林植物基础知识,掌握常用风景园林植物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要求熟练掌握常用园林草本植物100种以上,木本植物200种以上。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 2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风景园林硕士的专业课程,本课程通过学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园林植物的文化要素,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生态学原理、艺术原理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等理论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水平,通过学习和实践各类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提高学生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创作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风景园林植物的自然要素、文化要素及种植设计原理,能够根据具体环境特点合理选择风景园林植物,运用现代造园理论和生态学原理对各类园林绿地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具有独立完成各类大中型园林绿地的种植规划设计的能力。
景观生态学 | 2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风景园林学专业必修课,属于景观学系四大教学板块的应用自然科学板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和概念,了解景观指数及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景观生态学应用于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经典案例,并了解研究进展和应用趋势。
景观地学基础 | 2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景观建筑学专业硕士学位与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先导课程。课程从地学的角度,研究景观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演变规律,为认识景观资源的特征、保护景观资源的价值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于科学合理地规划、保护、利用景观资源,营造和谐人居环境。
《景观地学基础》通过讲授地质学、地貌学与土壤学的主要理论学说、基础知识体系与基本技能方法,力争使学生认识构成景观的地学(地质、地貌、土壤)要素与景观形成的地学过程,希望学生在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中能够关注研究区域的地质、地貌与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并进行相关自然环境要素与人文资源要素的分析,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创建美好人居环境。
景观水文学 | 1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风景园林学专业必修课,属于景观学系四大教学板块的应用自然科学板块。主要面向风景园林学及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规划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目的是从“景观”作为综合的地球表面生态系统的角度,对水及与之相关的各类自然和文化过程、格局、功能进行研究、规划、设计、管理,力图实现“从景观的视角理解水文现象,从水文的规律进行景观实践” 的教学目标。
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水文、水利及相关自然科学的关键知识点、技术及前沿性的研究成果,理解水文系统与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学会从景观“过程-格局-功能”方法入手,分析各类与水有关的景观现象、问题等,并指导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
景观技术 | 2学分
课程简介:景观技术课是一门以竖向设计、场地排水、景观材料、工程做法为训练内容的课程,主要包括:
课程速写,学生每周需依据课程内容提交一张A4大小的手绘速写,如道路、广场、地形、排水
等,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收集素材,提高和锻炼手绘表达。
案例研究,学生分成小组,对某一个世界著名的景观案例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地形和竖向,要求根据已知信息完成案例手工模型,再根据原场地的条件反向研究,推断场地在进行建设前的竖向,并作出想象模型,使学生了解景观的建造过程和景观形式改变的决策过程。
实地测绘,即对竖向设计的动态分析。经常性的安排外出场地参观和测绘,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人行路、林荫路、机动车路、广场、庭院等景观设计元素的材料和尺度,这些元素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例如在2%和5%道路上行走的不同感觉,人在花岗岩路面上和在松散的卵石道路上行走的不同感觉等等)。
课程设计,给学生场地地形图,要求学生按照不同的要求设计道路、广场等,要求满足竖向和排水的要求。
建筑与风景绘画 | 1学分
课程简介:本课通过现场观察体验、写生练习,辅以观摩讲课、评图以及进行建筑与风景画的创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练习,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研究学习,扎实地通过实践来加强和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表现技巧。课程要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绘画理论,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表现技巧,开阔学生的绘画艺术的表现视野和思路,提高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每周课内4学时,课外4~6小时,按课程计划上课并完成规定的作业和创作,期末在系馆观摩展览汇报并评定成绩。
研究生城市景观设计课(STUDIO I)| 4学分
城市景观设计是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第1个Studio。课程时间为一学期16周,每周4课时,共4学分。课程目的如下:
·掌握设计调研的内容与方法,了解场地测绘的方法;
·学会场地分析的内容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全面深入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功能属性和社会文化职能;
·提高植物认知能力,全面接触景观营造及改造技术,深度学习土壤改良、生态恢复等专项景观技术;
·提高对形体及空间的驾驭能力,以及对其进行设计的目的、原则、内容、程序、分析方法和相关技巧;
·掌握设计解决场地内部功能及与外部联系的能力,练习不同功能场所的景观设计(如广场、公园等)。
研究生区域景观规划课(STUDIO Ⅱ)| 4学分
景观规划是风景园林学的核心课程,是景观学系三个系列Studio课程(场地规划-城市景观设计-景观规划)中的第三个,主要关注大尺度区域的景观资源配置。课程时间为一学期16周,每周4课时,共4学分。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学习从自然、文化与视觉等角度分析大尺度景观系统的方法,尤其注重理解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区域景观的“过程-结构-功能”的关系。
·学习“调研-分析-评价-规划(包括目标、战略、空间和行动计划)-环境影响分析-设计决策-实施”的七阶段景观规划程序和方法。
·了解国内外景观规划理论与思想的历史源流与最新动向,包括中国传统山水美学与风景营造理论、国际上的世界遗产、国家公园与保护区思想、我国风景名胜区与相关保护性用地体系、现代城市与区域绿地和开放空间系统理论、旅游与游憩等。
·培养针对综合区域景观的独立思考与合作研讨、资料收集与分析评价、场地调查与头脑风暴、成果制作与答辩交流等方面的技能与素养。
综合景观规划设计(FINAL STUDIO) | 4学分
学生在教师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从选题到最终汇报的全部过程,并作为设计专题进行答辩。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在于应用第一年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进行独立的研究,解决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博士生课程
风景园林学前沿 | 1学分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从学科发展的宏观视角对风景园林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帮助博士研究生建立全面的学科框架概念并掌握学科发展的动态前沿。作为一门年轻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学科,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历程中不断进行着自我完善与发展,并随之产生了许多学术思想与实际经验。那么,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其主要包括哪些研究领域?每个领域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发展前景又是什么?它们存在什么特点,面临哪些挑战?应当如何对其进行解读与评价? 本课程将依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平台,邀请相关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组织报告与讨论。选课研究生将通过理论文献阅读、专题研究与讨论等环节工作实现对风景园林学科的整体把握与深入认知,并为之后的博士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