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发展以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及混合遗产、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为特色。过去六十年的发展中,吴良镛、汪菊渊(造园组时期)、朱畅中、周维权等老一辈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吴良镛“人居环境理论”进一步成为风景园林理论的基石,新一代学者一边传承一边开拓,成绩斐然。

在国内外古典园林历史及理论方面,周维权专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共三版)被评价为“第一部系统全面的中国园林史学的经典专著”;周维权、冯钟平、楼庆西等依托十余年测绘研究成果出版的专著《颐和园》(三个版本),是迄今为止专题研究颐和园最为完备的著作之一;陈志华专著《外国造园艺术》(两个版本),受到业界广泛好评;朱钧珍主持编著的《中国近代园林史》填补了近代园林史研究的空白。郭黛姮的数字圆明园系列研究、贾珺的《北京私家园林志》等都是在古典园林领域的创新和拓展之作。

在风景名胜区及遗产规划理论探索方面,文革后至今先后三次黄山规划研究、延续30年的什刹海规划研究、周维权专著《中国名山风景区》以及五台山遗产申报及保护研究,奠定了清华景观学系在风景名胜区及遗产研究领域的基础。泰山、三江并流梅里雪山、老君山、华山、天坛、五大连池、东湖等众多规划实践,也为完善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践平台。

在当代景观设计理论方面,基于金融街四合院改造、清华大学核能与新技术研究院中心区环境改造、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等设计实践项目,总结了“三置论”、“设计景深论”等当代景观设计理论。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