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技术科学

清华景观学系在历史发展之初就对风景园林技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早在1951年清华大学营建系造园组的课程中已经包括了《造园工程》、《测量学》、《营造学》等技术课程,致力于培养“能动手也能动脑,由设计到施工,到养护管理,全能的,相当于总工程师的人才。”

景观学系在新时期的教学和研究历程在延续这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拓展其内涵和范畴。劳瑞.欧林(Laurie Olin)在课程体系建议 中提出风景园林师的技术培养应该包括关于道路、构筑物、小型建筑和桥梁、水电、坝渠等技术知识的培训以及材料特性的掌握,并建议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此方针下,罗.亨德森(RON HANDERSEN)和胡洁共同开设了“景观技术:竖向和道路”课程。同时由党安荣教授开设 “景观地学基础”和“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课程,并开展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在空间设计层面,以唐山南湖生态城核心区综合规划设计为案例,整个项目为了获取充分的数据,支持空间信息技术在景观规划设计项目中的应用,针对场地测绘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多个工程项目的实验,他们总结了不同尺度条件下应用全站仪、GPS、无人航模飞机,遥感数据以及三维激光扫描仪和摄影测量技术等进行场地测绘的经验。

在规划和数字研究层面,党安荣与杨锐等(1999)将RS与GIS集成应用于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数据分析,在开展数据分析的同时进行技术方法的探索,将RS、GIS与GNSS集成应用于梅里雪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并研发了管理信息系统满足景区规划管理需求,并且发表了数字风景名胜区总体框架研究成果。随着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党安荣等完成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2011),以及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探索(2012),为智慧景观规划设计这一新型技术应用的内涵、内容、技术、方法等的探索做出了贡献。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