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风景园林工程国际研讨会内容回顾

2019年12月14日,首届风景园林工程国际研讨会在清华举行,会议主题为“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会议为期2天,针对“技术发展与设计应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和“信息技术工程应用”等议题展开研讨。大会于12月16日-20日举办了“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工作营”,面向高校教师和规划设计人员进行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培训。

12月14日,大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副司长汪科,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陈重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风景园林工程国际研讨会大会副主席、执行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郭湧主持。

 

庄惟敏致辞

庄惟敏在致辞中指出,风景园林工程是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二级学科下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学科建设重点发展的内容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工程实践的学术传统。清华大学景观学系的课程体系以技术科学应用为特点,开设了“景观技术”“竖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等课程,注重“风景园林信息技术工程应用”“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学术研究积累,并初步具备了面向行业实践、面向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应用研究与教学特色。庄惟敏希望与会嘉宾深入交流、通力合作,为相关领域提供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沟通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共同推进风景园林工程以及风景园林技术科学领域的发展。

 

汪科致辞

汪科代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与科技司祝贺会议顺利召开。汪科指出,近年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在建筑建造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在优化营商环境,完善设计生命周期方面起到了很好效果。推进技术的数字化、立体化、信息化,能够为建设智慧城市奠定良好基础。汪科表示,下一步,首先应结合信息模型等新技术应用,完善建筑业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相关标准的宣传培训和贯彻落实;其次,要结合试点加快队伍建设,对BIM、CIM(城市信息模型)等平台的应用要多参与、多支持、多指导。

 

陈重致辞

陈重代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风景园林工程是行业实践的核心内涵之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践行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绿色发展,风景园林工程营建是达到目标的“最后一公里”。风景园林工程需要新的能力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国际议题,以及高质量发展的国内需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越来越深入地得到应用,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为风景园林工程实践带来更多手段和路径,同时也提出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应用问题,需要更多同行关注和投入,积极实践探索。

 

郭湧主持会议

与会代表合影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杨忠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园林》杂志社社长金荷仙,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分会理事长王忠杰,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秘书长商自福,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郑曦,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助理杨云峰,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胡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朱育帆,风景园林工程国际研讨会大会主席、瑞士拉帕斯维尔应用科学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Peter Petschek教授,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与城市设计学院景观系主任Ron Henderson 教授等海外学者,以及来自高等院校、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相关企业约200名代表等参加会议。

————————————————————————-

12月14日上午的议题为“技术发展与设计应对”,郭湧任学术主持人,Peter Petschek、朱育帆、Ron Henderson、黄蔚欣等发言人做报告发言,并进行学术研讨。

 

Peter Petschek做学术报告

大会主席、瑞士拉帕斯维尔应用科学大学风景园林系系主任Peter Petschek教授做题为“Digital Grading——Next Step BIM”的学术报告。报告结合瑞士BIM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智慧造景的应用情况,阐述了BIM技术在风景园林竖向设计、雨洪管理以及施工营建中的应用与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思考,提出在风景园林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入BIM领域。

 

朱育帆做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朱育帆教授做题为“术道有恒”的学术报告。报告从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技术思想切入,通过中西历史与理论的比较,探讨了设计技术与设计理论的关系,并以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和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景观环境两项工程的设计与营建为例,阐释了以设计师的“真性”理解和应用技术的重要意义。

 

Ron Henderson做学术报告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与城市设计系主任Ron Henderson教授做题为“The Driverless City Project”的学术报告。报告介绍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无人驾驶城市”的研究进展。该课题由Henderson教授领导多个行业的专家承担,揭示无人驾驶技术将如何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生活品质,并对未来城市设计提出建议。报告指出,现代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设计更好地响应使用者需求、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黄蔚欣做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黄蔚欣副教授做题为“人机结合空间认知”的报告,论述了编织结构的应用、基于时空轨迹数据分析的建筑空间环境行为研究,以及基于认知与生成的设计方法。报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庆典上两个巨型红飘带的设计和建构为案例,介绍了参数化设计、数控制造、预制化建造等技术的工程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与建造中的应用。报告指出人与机器可以实现协同工作,机器可以帮助人共同设计,帮助人理解、创造和感知空间。

 

技术发展与设计应对专题研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郭湧主持该议题的专题研讨环节,针对设计与施工,以及信息技术与二者的关系邀请报告发言人展开讨论。讨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每个时代都有属于时代的技术,设计与施工的实践应该在当下直面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新的技术手段纳入行业实践中。


12月14日下午的议题为“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刘海龙任学术主持人,郭湧、Jose Miguel Lameiras、宋晓宇、Mariusz Hermansdorfer、Andreas Luka等发言人做学术报告。

郭湧做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郭湧助理教授做题为“Landscape Information Modeling:Policy, Practice, and Theory”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LIM的概念与工作流程,并介绍了LIM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相关政策。报告通过多个不同尺度的规划设计项目介绍了LIM技术的实践应用经验。报告还展示了LIM的课堂教学成果。报告强调LIM是一种方法体系,而不仅是软件的应用,目前LIM的应用仍面临专业工具与业务经验的短缺,需要更多的研究投入以应对行业实践的需求。

 

Jose Miguel Lameiras做学术报告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科学系风景园林专业讲师Jose Miguel Lameiras做题为“Digital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Shaping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的报告。报告从设计师的角度探讨数字设计,着眼于竖向设计的研究。报告提出综合Civil3D和Maya的建模特点,开发TIN2.0作为竖向设计工具的技术路径,以伦敦奥林匹克公园竖向设计流程为例,展示了该技术路径的应用效果,并列举两项由发言人主持的工程实例,展现通过数字化设计有效对场地进行雨洪管理的工程效果。

 

宋晓宇做会议报告

光辉城市(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宋晓宇做题为“基于植物大数据的风景园林BIM设计”的报告。报告介绍了该团队所开发的面向BIM设计的植物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植物信息,具有适配环境系统、真实地理信息、交互系统、编程接入、自动生成报表等功能,并讨论了未来进一步丰富风景园林BIM功能的研发计划。

 

 

安博戴水道公司合伙人、技术总监,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候选人Mariusz Hermansdorfer做题为“BIM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actice”的报告。报告介绍了BIM模型设计应用与生态工法工程实施的结合,基于多专业配合,应用BIM模型进行水文数值模拟,辅助设计决策,并进行精细化工程措施选择与实施。报告还介绍了应用实体模型进行方案设计,再将实体模型转化为数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确BIM建模,指导工程实施的工作流。

 

北京市新青年风景园林发展研究中心数字技术事业部主任Andreas Luka做题为“Smart BIM Trees:From Design Drawing to Construction Site”的报告。报告用现场演示的方式,展示了基于Civil3D和Dynamo的植物模型开发。该模型可以根据行业实践的具体要求,通过11个参数对树木的形态和属性进行调节,并展现植物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形态变化,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使用者可以通过二维码将苗木信息输入植物模型,并通过卫星定位指导施工现场的物流与栽植。

 

刘海龙主持“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专题研讨

“风景园林信息模型”专题研讨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副教授刘海龙主持该议题的专题研讨环节,针对LIM的概念、特点与局限、应用的可能性,邀请报告发言人展开讨论。讨论的主要观点认为,LIM的主要应用特点在于信息的协同,实施LIM这一技术路径,有利于为实践提供信息化工具平台,更好地在实践中采用科学研究的成果,从而深入认知富于动态变化的风景园林对象,并加强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实践同更多专业进行协同的能力。


12月15日上午的议题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Ron Henderson任学术主持人,包瑞清、Heike Rahmann、李长霖、Dominik Mohs、周怀宇等做学术报告。

 

包瑞清做学术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包瑞清做题为“城市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报告。报告介绍了三个研究议题:基于百度POI连续距离聚类层级下城市生活圈的空间分布结构、地表温度与城市空间分布结构的关系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芝加哥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并分别介绍了每项研究的数据、方法、结论和讨论四方面内容。三项研究均以Python编程语言为基础,对所获得数据按设计师的应用需要进行编程分析,所有程序均在网站上公开。报告呼吁设计师掌握应用编程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以此辅助设计工作。

 

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讲师Heike Rahmann做题为“Material Effects-The Return of Form and Experienc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报告基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一书的思考,探讨了数字技术对设计和建造的意义,尤其是信息模型的应用促进设计师与工程师的交流,对建造材料选择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报告还介绍了在教学中应用数据和信息技术,训练学生揭示现象发现规律,并从中生成设计概念的实例。

 

李长霖做会议报告

北京甲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李长霖做题为“Smart Park Exploration”的会议报告。报告介绍了面向城市公园的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实践。在智慧服务系统方面,根据使用者的行为开发具有互动性的园林设施硬件与软件,提供跑步、骑行、游憩等功能的智能服务。在智慧管理方面,面向安保、园林养护管理、设施维护等功能部署传感器和开发软件系统,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和管理成本的节约。

 

Dominik Mohs做学术报告

柏林工业大学环境规划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助理研究员Dominik Mohs做题为“Bodily Experience in Hybrid landscapes”的报告。报告从历史理论层面探讨了人的行为、动作与建筑空间的互动,继而展开基于”舞蹈科学”理论的空间行为研究,探索应用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设备记录人体行为与空间的关系,并从中总结空间设计从个人到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周怀宇做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博士研究生周怀宇做题为“IOT Monitoring Desig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tormwater Management Process Visualization and Evaluation”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在风景园林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对项目的雨洪管理进行监测与后评估的研究。研究选取清华大学圣因院作为对象,部署传感器对雨洪过程进行了为期15个月的监测。在收集实时大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将数据进行了可视化制图,揭示了场地雨洪管理的过程和效果。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未来的设计决策提供经验,也有利于实施更为高效和精准的项目养护管理。

 

“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专题研讨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景观与城市设计系主任Ron Henderson教授主持了专题研讨环节,就五位发言人报告中共同涉及的主题“动态与过程”展开研讨。讨论的主要观点认为,数据是记录和反映动态的载体,风景园林的过程和动态具有自身的特点,有目的地获取数据,处理数据,才能获得有助于实践应用的信息。


12月15日下午的议题为“信息技术工程应用”,Peter Petschek任学术主持人,顾红亮、宋姗、Troy Rigby、潘会玲、叶劲枫、贾培义等做会议报告。

 

顾红亮做会议报告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平台副总经理顾红亮做题为“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quipment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的会议报告。报告基于企业实践介绍了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硬件和软件发展动态,重点介绍了无人飞机、无人船、地面测绘设备在风景园林相关领域的应用。报告提出全世界有90%的数据都是在过去两年之中产生的,海量的空间信息数据是技术发展的新土壤。

 

宋姗做会议报告

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行业技术专家宋姗做题为“Discover Smart Design and Make with Autodesk Connected BIM”的报告。报告阐述了智能化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Autodesk产品的最新发展动态,包括从项目开始到交付的过程中能够辅助风景园林设计与施工的多种软件工具,并以华为松山湖科技园等案例作为实例,展示了软件工具的操作和应用场景。

 

Troy Rigby 做会议报告

美国天宝(Trimble)导航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Troy Rigby做题为“The Next Transformation: Data Driven Construction”的报告。报告指出当今城市化及人口结构变化,推动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但是施工行业面临效率低下,人力不足且老龄化严重的困难,因此革新与发展新兴技术势在必行。以数据为驱动力,通过云计算、VR等技术捕捉数据,可以辅助决策,并且能够实现可视化,流程自动化。将新技术引入土木施工领域,可以改善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报告列举多个工程实施案例,展示了新技术应用的场景。报告指出改变是不可避免的,市场、施工及风景园林行业正在变化,背后的推动力就是信息化。行业要更好地利用数据,在投资和市场发展变化的时候,要确保合作的公司有足够的认识和经验积累。

 

叶劲枫做会议报告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事业部总裁叶劲枫做题为“公共景观建设实践案例思考”的报告。报告介绍了深圳前海石公园、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罗汉松园、民族品牌主题乐园设计等工程案例。最后,结合工程项目实施经验,强调了BIM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对未来工作流程的影响。

 

贾培义做会议报告

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设计院院长贾培义做题为“风景园林行业视角下BIM发展前瞻”的报告。报告从行业规模、行业特点、企业特点出发,进行企业的经营分析,解读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简要介绍了BIM平台在软件与功能上的特征,结合Gartner新技术发展曲线与索洛悖论,指出了行业内发展数字化与BIM应用仍需各方共同努力。报告从现实角度分析了风景园林行业,指出了园林设计类企业技术含量较低、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毛利率较高、成长速度高的特点,以及风景园林企业所面临的产业转型挑战。报告认为数字化与BIM应用的发展仍需要行业进行积极的探索和一定时间的积累。

 

潘会玲做会议报告

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潘会玲做题为“智能化技术在施工管理上的应用——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为例”的会议报告。报告介绍了智能化技术的概念、发展,以及风景园林从数字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再到智能化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内容。并细致阐述了园林智慧化管理框架下的信息化办公平台、项目质量安全管理平台、资源管理平台以及劳务管理平台的企业应用。报告还详细介绍了雄安新区造林项目的智能化管理,并就设计方、苗圃方、施工方、监理方以及业主方借助信息技术开展高效工作的方法加以描述。报告最后从施工方的角度,对申请注册、苗木打包处理、现场检抽、苗木养护、智能灌溉以及智能化验收等7个板块的管理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

 

大会组委会与参会代表座谈

参会代表积极互动

参会代表积极互动

会议最后进行了组委会与参会代表的座谈。主持人,大会主席,瑞士拉帕斯维尔应用科学大学景观学系系主任Peter Petschek教授对大家精彩的汇报表示了感谢,在现场征询参会代表的建议,并邀请会议组委会对建议进行反馈。最后,大会副主席,执行主任郭湧进行了简短总结,提出希望会议持续举办下去,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设计与施工的团体和网络,并宣布会议结束。


12月14日晚上,会议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举办招待酒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刘健参加招待会并致辞。刘健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欢迎各位参会嘉宾,并祝贺会议的召开。刘健提出会议的代表来自4个大洲,反映了“信息化设计与施工”这一主题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希望会议的召开促进学术共同体的发展,并预祝会议在未来能够持续举办,凝聚更多的共识与力量促进该领域的学术发展。

 

刘健在招待酒会上致辞

刘健在招待酒会上致辞

—————————————————————————

12月16日至12月20日,大会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信息中心举办“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工作营”。

工作营为期5天,由Peter Petschek、郭湧、Andreas Luka、Mariusz Hermansdofer担任指导教师,来自11所高校和企业的15名代表参营受训。

12月16日-19日上午进行Revit应用的培训,由Peter Petschek和Mariusz Hermansdorfer讲授操作方法、指导上机实习,下午进行Civil3D应用培训,由郭湧和Andreas Luka进行指导。16日下午,郭湧在工作营上做讲座介绍LIM的概念与应用范畴。17日下午,Mariusz Hermansdorfer做讲座,介绍了应用Revit进行算量和数据输出的方法。18日下午,Andreas Luka介绍了应用Dynamo和Civil3D进行可视化编程和参数化设计的方法。19日下午,工作营进行了基于云端的数据协同实验,将Revit和Civil3D的数据通过BIM360进行整合,并架设了虚拟现实环境用于对协同模型进行沉浸式浏览。

20日上午,工作营举行圆桌会议,参营成员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教学和实践成果,并对工作营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工程建设行业技术负责人葛芬参加了圆桌会议。圆桌会议之后,大会主席Peter Petschek向参营成员颁发了工作营结业证书。

 

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工作营合影

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工作营上机实习

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工作营讲座

风景园林BIM工程应用工作营实习指导

 

随着工作营的结束,本次风景园林工程国际研讨会正式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开辟了以“风景园林工程”为专题的国际化交流平台,加强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之间的沟通交流,针对风景园林信息模型等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交流了经验,并组织工作营面向教学和行业实践开展应用技能的实训,推动了信息技术在风景园林行业的应用。

 

 

 

摄影:王雪婷

撰稿:梁斯佳,丛鑫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