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师生赴通州区开展生态学实习

2021年12月11日,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生态修复研究中心主任李锋的带领下,选修《生态学基础》和《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两门课程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课题组博士后和老师等共计40余人赴北京市通州区开展了为期1天的教学实习活动。此次实习活动的主题为“生态学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讲解,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生态学和生态修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实习活动得到了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

参观教学实习的师生合影(摄影 贾举杰)

 

通州区是北京市的东南门户,更是首都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作为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正在以最先进的理念、最高的标准和最好的质量推进建设。通州区在生态方面持续加大建设力度,坚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落实“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格局,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实习的第一站是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中重中之重的“一心”——北京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简称绿心公园)。绿心公园位于通州大运河南岸,是在原东方化工厂旧址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占地总面积11.2平方公里。绿心公园整体结构为“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一核”为生态保育核,“两环”为动感活力环和24节气环,“三带”为六环路景观带、大运河文化带和运河古道景观带,“五片区”包括绿心公园内文化区、市民区、体育区、雨洪区、科普区。公园规划设计突出生态、文化、活力、智慧四大理念,是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智慧互动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截至2021年底,城市绿心公园绿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保留原有6000余株大树,新植乔木13万余株,植物种类达100余种,其中乡土树种占比90%。此次教学实习区域主要是由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承担的四标段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宋梁路西侧,现状六环路东侧,京津公路以南,工程总面积47万平方米,主要景点包括星形园路、主山、演替之路以及生态保育核。在建设单位相关人员的陪同和讲解下,同学们学习了绿心公园先进的设计理念,参观了千年惠林,了解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近零碳排放组团打造、工业污染地生态修复等知识,在生态保育核区域重点学习了将场地再生、生态保育、森林游憩和科普展示融为一体的设计手法。

绿心公园主山远眺景观(摄影 李晓婷)

 

实习的第二站是位于城市副中心绿色空间格局中“两带”之一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上的重要节点——潮白河森林公园。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生态绿带上的大尺度森林,是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先行示范区,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引领的创新示范区。潮白河森林公园南起通州交界,北至怀柔密云交界,全长38公里,总面积6.3万亩,其中绿化面积4.6万亩,水面1.7万亩,是北京市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潮白河作为北京五大水系之一,连接密云水库,是北京的重要水源地。潮白河森林公园的建设突出塑造近自然森林本底的生态林,改善潮白河流域整体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区域生物栖息环境,对完善首都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样板。本次实习重点参观了潮白河森林公园通州段,同学们学习了植材砼材料、智慧海绵交通系统、立体绿化、林下经济、高速公路及矿山裸露坡面等生态修复技术和新型材料在实践中的应用,重点围绕园区内的海绵设施建设以及建筑垃圾的再利用作了详细了解。

常用生态修复技术与新型材料在实践中的应用讲解(摄影 焦晓阳)

 

实习第三站是东南郊湿地公园。该公园横跨通州区马驹桥、于家务、永乐店三个乡镇,总面积约为1671.9 公顷,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环首都森林湿地公园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北京市湿地公园发展规划的重要节点。此次教学实习主要位于于家务段,同学们重点学习了湿地生态修复、植被景观设计与河道综合整治的相关知识。

生态学实习和现场讲解问答交流(摄影 刘海轩)

 

本次实习是深入贯彻落实建筑学院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教学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生态学系列课程开展的第四次野外实习。此前李锋教授曾组织学生先后赴京西门头沟区、京南大兴区永定河沿岸以及雄安新区进行了实习,涉及矿山生态修复、森林生态修复、河流与湿地生态修复、生态空间规划与生态综合治理等系列知识的应用及实践,生态学系列课程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李锋教授表示,野外实习是对课堂内容的深化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今后将持续推进野外实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依托课题组在雄安新区、北京市、广州市、内蒙古等地区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积累,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生态学实习基地,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

园林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讲解(摄影 刘海轩)

 

供稿:李锋教授课题组

编辑:许宁婧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