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学系顺利开展基于“虚拟现实数字化+”模式的风景园林综合实习

2020年8月31日至9月11日,景观学系通过“虚拟现实数字化+”的教学方式开展为期两周的风景园林综合实习。《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是风景园林学本科三年级暑期课程,是学生经过三年设计学习后的一次综合能力提升,重在到现场感受园林空间尺度和规划设计手法,认识设计后落地实施及运行管理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由于疫情特殊时期的安全保障需要,本次实习课无法组织外出。为保证实践教学效果,任课老师邬东璠、李树华、康宁积极应对新的教学形式,紧急组织新课件的研究制作。确定了“进行虚拟现实数字化教学是最佳替代方案”,拟定“虚拟现实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虚拟现实数字化+生生互动”的课程组织形式。

课程化挑战为机遇,规避了传统实习教学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本次综合实习涵盖了更多地域的典型案例。课程共拍摄了苏州、杭州、无锡、扬州、上海、广州、承德、北京8地共28座园林的全景视频课件,邀请到20余位一流设计师对造园历史、理念、手法、技术与管理运营全方位深度阐释。同学们佩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沉浸式体验每个场景空间,还可以跟随线上、线下专家的行进路径聆听专业讲解。

 

同学们佩戴VR眼镜深度体验场景空间(图片来源:康宁)

 

同学们聆听线上专家讲解拙政园(图片来源:康宁)

 

邀请北京建筑大学傅凡教授线下讲解颐和园造园理法(图片来源:何睿)

 

课程强调“以学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同学们在完成一种类型园林的实习后,结合文献资料查阅,进行阶段性归纳总结。成果汇报过程中,鼓励同学们互评、互问,在讨论中达到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阶段性成果总结汇报(图片来源:康宁)

 

为进一步加强空间尺度感,同学们在颐和园中进行了宫殿区、后山区、耕织图景区单体建筑与植物空间的实测训练,虚实结合,实现对建筑体量、结构、细节以及与植物搭配手法的把握。

 

颐和园后山景区植物群落实测(图片来源:励纳宁)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单体亭实测(图片来源:高泽宁)

 

颐和园实测成果汇报(图片来源:康宁)

 

“大学的教学必须要有课堂。所谓课堂者,非谓有教室之谓也,有师生之谓也。”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充分利用软硬件环境和教学设计,凸显沉浸式体验、现场和远端信息融合以及生生交互的教学组织手段,支持学生在现场和远程有相同的学习投入和成效。本次课程既是一次融合式教学的检验,也是更加开放、融合也更有韧性的课程教育的有效尝试。

 

撰稿人:康宁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