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纪念朱畅中先生诞辰100周年

6月19日下午,朱畅中先生百年纪念座谈会在建筑学院北会议室举行。当天现场参加座谈会的有甘伟林、左川、郑光中三位老学长、烟台大学副校长郝曙光、朱畅中先生之子朱挺、朱先生师门的老中青弟子以及建筑学院的教师代表张悦、张弘、张昕,部分人员在视频线上参与了本次纪念座谈。弟子邱晓翔主持了座谈。

北会议室纪念座谈现场

 

朱畅中先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顾问。朱先生长期从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教学、科研和规划设计实践,孜孜以求、治学不辍,为我国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朱畅中先生照

 

朱畅中先生于1921年6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成绩优异,毕业时获“中国营造学社桂莘奖学金”第一名。1945年至1947年初,在武汉区域规划委员会工作,任技术员;后在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工作,任建筑师。

1947年9月,他以出众的才华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受聘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并于1948年担任系秘书,协助梁先生为建筑系的初创、发展、壮大做了大量工作。

195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竞赛,并中奖获选。朱畅中先生是国徽设计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1950年6月20日,因梁思成先生临时生病,朱先生曾代表梁先生向周总理主持的全国政协国徽评选小组汇报清华方案。

朱畅中先生(左一)向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同志汇报国徽方案照

 

国徽设计稿

 

作为新中国建筑界首批留苏学生,朱畅中先生于1952年至1957年在莫斯科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学习,获副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直至去世。朱畅中先生从1959年起担任城市规划教研组主任,在此期间,他一直从事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划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参与或主持编写了一系列教材与科研报告,指导了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承担了多项城乡规划实践工程,并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1~4届理事,曾随团出访古巴、捷克等国家,积极参与了建筑界早期的国际交往。

莫斯科建筑学院科学报告会上 “中国建筑的民族特点”论文报告获一等奖证书

 

朱畅中先生佩戴清华大学校徽的工作照

 

“文革”动乱结束之后,朱畅中先生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把主要精力转向风景园林的教学与科研,完成了“风景旅游城市规划研究”等课题。1980年,他受万里同志和张劲夫同志邀请,主持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大型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工作,均获好评。他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原则、布局理论、规划程序和工作方法所作的探索,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很强的实践意义,取得了开拓性成果。

朱畅中先生作黄山西海云起图

自1982年起,朱畅中先生一直担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风景环境规划学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他在学会工作中团结广大规划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风景环境规划学术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为提高我国城市规划、风景环境规划的理论与设计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于1996年获“建设部社团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朱畅中先生“风景园林学会”篆刻章

 

朱畅中先生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篆刻章

 

1985年,受清华大学委派,朱畅中先生兼任烟台大学建筑系第一届系主任,为烟台大学建筑系的筹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畅中先生任烟台大学系主任开展校园建设与引进国际专家交流合作

 

1987年,针对当时风景名胜区建设中的一些错误倾向,朱畅中先生主持召开了“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问题学术谈论会”,会议提出开发建设风景名胜区必须首先立足于保护—保护好自然风景、文物古迹和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建议改革现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制定国家“风景名胜法”。会议纪要和建议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1991年在“中国居民第三届学术会议”上,朱畅中先生和其他专家联名提出了“弘扬传统文化、保护桂北民居倡议书”,对于传统居民建筑的保护及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科学地发掘、改造、利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2年在“风景环境与建筑学术讨论会”上,朱畅中先生组织起草并正式制定了《国家风景名胜区宣言》,成为保护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文献。

此外,朱畅中先生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牵头组织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研究生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学会的理论水平、促进学科融合、扩大社会影响,发挥了重大作用。

朱畅中先生执教五十载,桃李满天下,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我国的建筑教育、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事业之中。他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对事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为人刚正、品格端方,敢于坚持原则、仗义执言。在许多关系城市与风景区建设的重大学术问题上,他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慷慨陈词、独抒己见,深得同行专家的敬佩。多年来朱先生被多个城市和风景名胜区聘为顾问,他呕心沥血、殚精竭力,足迹遍及祖国的名川大山,直到逝世前,仍不辞辛劳参加全国各著名风景名胜区的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的评审论证工作,为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规划做出了不可泯灭的贡献。

朱畅中先生富有生活情趣,极具艺术造诣,因篆刻刀,厨刀和水仙花刻“三把刀” 闻名清华园。他的篆刻刀留下丰富印存,为中国规划行业的许多学会和机构刻有专章,也为清华大学贵客来访时治印。他烧得一手好菜,时常烹饪款待同行师生。每年冬天,朱先生都会培育水仙、精心雕刻,待新春来临,挺拔芬芳、生机勃勃。

 

供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供图: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朱畅中子女及学生

编辑:许宁婧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