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 2021春清华景观学系本科四年级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回顾

2021年6月11日下午1点30分,由康宁老师主持的“本科毕业设计与综合论文训练”终期评图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201A举行。学生共分为两组分别汇报,并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的朱育帆、邬东璠、郑晓笛、赵智聪、许愿老师作为嘉宾对学生汇报进行点评。

– 课程介绍 –

“本科毕业设计与综合论文训练”是风景园林学本科教育必修环节,为期16周,旨在综合所有专业知识,创新性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强化区域-组团-节点多尺度规划设计的逻辑衔接能力,并继续培养合作研讨的素养。本次课程以《新时代的守望:长城(北京古北口段)区域更新规划设计》为题目,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带动自然生态系统的保育以及经济发展、社区管理。场地范围选取北京密云古北口镇域,含古北口长城、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古北口村)及河西村等9个行政村,总规划设计面积约85.82平方公里。规划阶段通过区域现状条件分析,确定区域景观规划目标-结构-战略-总图-分区-专项,完成区域景观规划;设计阶段根据区域规划思路,对重点组团进行深化,完成重点地段景观节点设计

规划范围(古北口镇)以及主要长城分布位置

 

– 方案展示与评图总结 –

 

A组:基于遗产廊道的长城(北京古北口段)区域景观更新规划设计

小组成员:王沛、陈度、许清如、李熙盈

本组基于“遗产廊道”视角,探讨遗产景观与生态安全格局的紧密联系,构建遗产景观网络,结合社区管理,形成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系统-经济价值的平衡。

每位成员以河西村为重点对象提出村域尺度规划,选择详细节点设计范围进行了景观设计深化,分别从河流廊道、基于地域文化的绿道、街巷景观与汉代提奚县城四个角度,通过引入NBS(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理论、地域文化特质转译、记忆场所塑造等理论模型、策略手法形成设计概念,最终对河西村景观提出景观更新方案,分别题为《河西村潮河廊道景观规划设计: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乡村景观中的地域文化特质转译-河西村绿道设计》、《折叠与变维——古北口镇河西村街巷景观更新设计和传统村落的多元化延展》、《基于记忆场所的古北口提奚县城景观设计》。

A组汇报方案(总体规划结构)

 

A组成员汇报方案成果

 

B组:基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视角的古北口段区域更新

小组成员:林晨涛、高泽宁、李雨萌、王心语

小组经过前期调研分析,确定基于“国家文化公园”视角,通过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区域资源的总体规划概念,通过管控保护、文旅融合等多元功能区落位,带动区域整体复兴。

重点以古北口古镇为村域规划范围并选择本地具有突出价值和识别性的御道文化、古北口营城、庙宇文化和红色文化进行村域的专题景观规划设计。

方案尝试从景观共时性、叙事性、场景演绎和弹性理论等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对不同类型文化景观的更新策略与设计方案,最终题目分别为《基于清代御道历史的古北口古镇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古北口营城步道系统规划与景观更新设计研究》《基于叙事性体验的古北口镇红色文化景观规划设计》《基于场景演绎的古北口镇庙宇群景观设计研究》。

B组成员在回答老师对设计方案的提问

 

B组汇报方案(古北口镇组团景观结构规划)

 

B组汇报(李雨萌:基于叙事性体验的古北口镇红色文化景观规划设计)

 

参加终期评图的嘉宾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在本次综合训练课程中对本科四年所学习的技术方法进行了融贯的应用,针对场地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挖掘历史、生态、文化、社会等线索,把握场地的演化脉络,从宏观尺度到场地节点尺度的转换看,达到了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的水准,最终形成的规划设计无论从质或量上都体现了扎实的工作与技术含量,也闪现出同学们对区域更新中景观视角的专业思考。老师与同学们对参与16校联合毕设的环节展开了交流,同学们普遍反映通过联合毕设见识了不同学校在教学方案各有侧重之下所培养学生,面对共同的设计题目从规划设计破题思路、工作模式到最终成果展示等方面的差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同台竞争也给了自身快速进步的动力和契机。在答辩环节,同学们就老师们针对设计方案提出的疑问进行了回答。最后作为本次评图的总结,朱育帆老师与同学们就设计表达方式进行了交流,结合亲自参与的设计竞赛以及大学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角度对景观设计制图,特别是中小尺度设计的重要性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本次课程训练的圆满结束也标志着风景园林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完成,评图老师们表达了对同学们在未来工作或继续学习中的期望。

 

供图、撰稿:向鹏天

编辑:许宁婧

©版权所有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